非洲马瘟防制
〖壹〗、非洲马瘟的防治主要包括预防和处理两个方面。预防措施中 ,由于近来尚未有有效药物治疗,因此主要依赖对未感染马进行免疫接种 。接种疫苗的策略包括使用多价苗 、单价苗以及单价灭活苗,具体选取取决于病毒的类型。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近来尚未发现非洲马瘟,为了防止从国外输入,已实施禁止从发病国家进口易感动物的措施。
〖贰〗、防控措施:控制节肢动物、隔离 、限制运输、接种疫苗等措施是控制非洲马瘟疫情的重要手段 。
〖叁〗、症状:高热 、咳嗽、流鼻涕、精神沉郁。特点:高度传染性 ,需定期接种疫苗预防。 马疱疹病毒感染(EHV)分型:EHV-1(呼吸道/神经症状 、流产)、EHV-4(呼吸道为主) 。风险:可通过接触传播,神经型可能致命。 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ness)传播:蚊虫媒介,急性发热性疾病 ,死亡率高。
非洲马瘟简介
〖壹〗、非洲马瘟病毒(African Horse Sickness Virus, AHSV)是一种由双链RNA组成的病毒,直径约75nm,具有两层20面体对称的衣壳 ,由32个壳粒组成 。其基因组由10个大小不等的双链RNA片段构成,分别被编码为L1~LM4~M6和S7~S10片段,这些片段编码10个蛋白质。
〖贰〗、非洲马瘟是一种由非洲马瘟病毒引发的单蹄兽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以下是关于非洲马瘟的简介:流行地区:主要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流行 ,特别是在非洲大陆中部的热带地区,并已传播至南部非洲,有时也波及北部非洲。此外 ,近东 、中东、西班牙、葡萄牙等非非洲国家也曾出现疫情 。在中国,尚未发现此病例。
〖叁〗 、非洲马瘟,一种由病毒引发的单蹄兽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 ,主要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流行,传播媒介为库蠓,其中拟蚊库蠓(Culioides.Imicola)是最重要的传播者。非洲马瘟在马属动物中高度易感 ,病死率高达95%,在中国境内尚未发现此病例 。
〖肆〗、非洲马瘟病毒重组过程结构,它由NS1组成。在BTV感染的细胞中存在着大量此类微管,主要在胞核附近或周围。这些形态结构黏附在细胞骨架的中间丝上 。它们的作用可能是把成熟病毒粒子从病毒包涵体运到细胞膜 ,而后由NS3的作用将病毒释放,或作为分子伴侣防止在次要蛋白(VP1,VP4和VP6)与病毒的基因组正确合并前组装核心颗粒。
〖伍〗、非洲马瘟是由病毒引起的单蹄兽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马对本病易感性很高 。病死率达95%。中国尚无此病。本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大陆中部热带地区 ,并传播到南部非洲,有时也传播到北部非洲 。近东与中东(1959) 、西班牙(1966,1987—1990)、葡萄牙(1989)等非洲以外的国家也曾流行。中国尚无本病发生。
〖陆〗、病毒存在于马的血液 、渗出液和组液等体液中 ,多附着于红细胞上。病毒增殖导致血管渗透性增加,引发肺泡、胸膜下和肺间质的水肿,有时还会出现严重的胸腔积水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非洲马瘟的发病期 ,伴随组织器官的变性变化。
重大动物疫情分为几级?
重大动物疫情分为四级,分别是:特别重大:这是比较高级别的重大动物疫情,通常涉及高致病性、高传播性的动物疫病 ,对养殖业生产安全构成极其严重的威胁,并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重大:此级别的疫情也较为严重,虽然可能不如特别重大疫情那么紧迫和广泛,但仍然对养殖业和公众健康构成显著威胁 。
重大动物疫情分为四级 ,分别为:特别重大:这是比较高级别的重大动物疫情,表示疫情性质极其严重,危害程度极高 ,涉及范围广泛,且发展趋势难以控制。重大:此级别表示疫情较为严重,危害程度较高 ,涉及范围相对较广,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防控。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 、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发展趋势,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分为特别重大(1级)、重大(2级)、较大(3级)和一般(4级)四级 。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 、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发展趋势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被划分为特别重大(1级)、重大(2级) 、较大(3级)和一般(4级)四级。
大竹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分为四个级别: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Ⅰ级重大动物疫情: 在21天内,县内出现5个以上乡镇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或者有10个以上疫点 。 口蹄疫在14天内 ,5个以上乡镇发生严重疫情,且疫区连片。 动物暴发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病感染人并扩散。
重大动物疫情分为三个级别:一类疫病:这类疫病对人类和动物构成严重威胁,需要采取紧急和严格的预防 、控制、扑灭措施 。二类疫病:这类疫病可能会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需要实施严格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以防止疫情扩散。三类疫病:这类疫病虽然常见且可能引发重大的经济损失,但需要控制和净化。